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
- 2、将相和讲了什么故事
- 3、传统文化故事汇总5篇
- 4、体现文化包容性的事例
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
1、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和睦、包容忍让、平等待人,作为一种美德,从古至今,源远流长。在建立和谐社会进程中,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更需要发扬。胸襟开阔、雍容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心有多大,快乐就有多少。
2、和能睦邻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,与叶氏邻,叶氏越用之。家人驰书于都,公批诗于后寄归,云: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
3、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:做人要和睦、包容忍让、平等待人。清代康熙年间,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,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,双方发生***,告到县衙。因两家都是***望族,县官欲偏袒相府,但又难以定夺,连称凭相爷作主。
4、尺巷的启示主要是我们和人接触的关系,一定要学会互相忍让,不要过度的计较,退一步海阔天空,让一步天宽地阔。
5、“六尺巷”的故事告诉今天的我们礼让,和睦,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,今天同事之间、邻里之间处理小事小非,更应该比封建时***的更好。事情就是这样:争一争,行不通;让一让,六尺巷。
6、并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,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。这条巷道后来被称为“六尺巷”。宽容礼让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德。
将相和讲了什么故事
1、讲了“完璧归赵”、“渑池之会”、“负荆请罪”三个故事。“完璧归赵”是“渑池之会”的原因;“完璧归赵”和“渑池之会”是“负荆请罪”的原因,“负荆请罪”是“完璧归赵”和“渑池之会”的结果。
2、《将相和》主要内容: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,不辱使命,完璧归赵,所以被封了上大夫;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,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。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,封蔺相如为上卿。
3、将相和主要讲了3个故事:完璧归赵、渑池之会、负荆请罪。完璧归赵、渑池之会是负荆请罪的起因,负荆请罪是完璧归赵、渑池之会的结果。
4、主要讲了完璧归赵、渑池会、负荆请罪三个故事。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,不辱使命,完壁归赵。又培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,使赵王免受暗算。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,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。
传统文化故事汇总5篇
1、传统文化故事1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,自命不凡,一心只想干大事,自己住的屋子又乱又脏,却从来不收拾。
2、塞翁失马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。一次,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。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。
3、【篇一】民间传统故事精选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居住在一座高山上的庙里面,因为只有自己,所以经常是挑水喝的,但是后来又来了两个和尚,那么他们取水的任务是怎么分配的呢? 一座高山上有座庙,里面住着一个小和尚。
4、曾子避席 “曾子避席”出自《孝经》,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。
体现文化包容性的事例
1、美食,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美食文化,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吸收外来食品的冲击。印度的黄瓜,胡椒。中亚地带的核桃,胡桃。还有西红柿,辣椒。几千年到现在,各种蔬菜水果进入中国。
2、西方外来文化,在中国可以兼收并续,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,例如,将小提琴,钢琴等外国乐器与中国古典舞蹈,京剧戏曲完美协调;国外先进思想,技术在中国学习发展,还有对于自身的文化差异,能够和谐共同发展。
3、文化主动出击的开拓性,主动接纳外来文化,“拿来主义”是中国文化强大包容性的具体手段 以上说的都是当外来文化主动渗入时的状态,事实上,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,还体现在我们主动吸收外来文化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方。
4、尽管作品表现的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,但天庭中的人物中却是儒释道的人物会聚在一起。众所周知,少林寺的佛教圣地,但少林寺有一浮雕上却绘制了孔子、老子、释迦摩尼位一体的雕像。也堪称是包容性的艺术作品。
5、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体现如下:中国文明能延续至今的原因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。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和消失的古老文明,中华文明何以传承数千年绵延不绝?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。
6、宗教信仰的包容 中华文明在宗教信仰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包容性。历史上,无论是佛教、道教还是***教等,都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发展,与儒教相互融合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多元宗教文化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lrww.com/post/51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