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苗族历史、文化、习俗
芦笙,是苗、瑶、侗民族最主要的传统乐器,其中以苗族使用最多。苗族在重要的 传统节日都要吹芦笙,伴以舞蹈,规模庞大,气势磅礴,并因此而闻名于各民族。
但总的来看,多数苗族群众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,它包括自然崇拜、图腾崇拜、鬼神崇拜、祖先崇拜 。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、大领、对襟短衣,下身穿百褶裙。衣裙或长可抵足,飘逸多姿,或短不及膝,婀娜动人。
民族文化以及风俗有:苗族服饰文化、苗族舞蹈文化、苗族节日文化、芦笙音乐、若尔盖、虹节。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:苗族的服饰是他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以绣花为特色,花纹繁复绚丽,色彩鲜艳。
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,有苗年、四月龙舟节、吃新节、赶秋节等,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。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,一般在秋后举行。节日早晨,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,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。
宗教习俗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。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,不同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 同。
关于苗族的特色和传统文化节优美动人的传说和神话故事
苗族传说故事三:苗族杀鱼节的传说故事 每年三月初九,是居住在贵州龙里、贵定、福泉等地的苗族人民的“杀鱼节”。这天,人们来到河边,从河里叉起一条鲜鱼,架起铁锅,烧起篝火,用河水煮着鲜鱼,喝着米酒,祭天求雨,祝愿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总之,龙是苗族人民心目中圣洁的“神”。我们常说“只有民族的,才是世界的”。所以说,苗族关于龙的传说,关于龙的文化遗产,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苗族节庆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,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初初六这几天举办。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,这几天都要立花杆,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。
苗族民间传说故事一:苗族芦笙的传说 小伙子口不离笙,姑娘手不离针;不会吹笙的不是苗家的达亨(小伙子),不会绣花的不是苗家的达佩(姑娘)。芦笙,黔东苗族方言叫给(Gix),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(Ghenb),用竹制作而成。
苗族风俗文化
苗族的龙船节,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,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***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,中老年人探亲访友、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。 四月八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、黄平、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。
生活习俗禁忌:有些苗族地区,忌随时洗刷饮甑、饭包、饭盆,只能在吃新米时洗,以示去旧米迎新米。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,饭不够吃。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,须先打草标,以示杀死病鬼。
苗族的风俗习惯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,分别是生活习惯、节日习惯、婚丧习惯、建筑习惯、服装习惯。
苗族的风俗习惯包括生产习俗、生活习俗、时令习俗、婚姻习俗、生育习俗、丧葬习俗等内容。苗族的风俗习惯实际上是以物质文化为载体的、依附于物质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有的体现为物化的文化,有的体现为非物化的文化现象。
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风俗有:吃油茶。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,掺水煮成的待客茶,客人喝了,主人高兴,不喝,则视为瞧不起主人。有的还要喝3杯,第一杯是油茶,第二杯是苦茶,第三杯是甜茶。
我国苗族有什么传说?
1、苗族传说故事一:美神仰阿莎的传说故事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,在一个山谷中间,有一个绿幽幽的深潭,山的两边有苍翠的树木和奇丽的花草。井里的泉水清幽幽,能照得见天空的云霞、飞鸟,能照得见井旁的树木和花草。
2、苗族传说故事:神医侍司懿的传说(苗族) 古时候,苗家有个药匠,名叫侍司懿,本事真了不起,啥病都治得好。吃他的药,不光治病,还能延年益寿。那时候的人,都能活到几千岁几万岁。
3、苗族民间传说故事一:苗族芦笙的传说 小伙子口不离笙,姑娘手不离针;不会吹笙的不是苗家的达亨(小伙子),不会绣花的不是苗家的达佩(姑娘)。芦笙,黔东苗族方言叫给(Gix),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(Ghenb),用竹制作而成。
4、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(一种神犬)。他们世代传说着“神母犬父”的故事,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。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,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lrww.com/post/25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