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对联的由来
- 2、中国对联故事,妙趣横生的文化瑰宝
- 3、《趣谈对联文化》教案1
- 4、对联的特点有哪些
对联的由来
1、对联又称楹联、对偶、门对、春贴、春联、 对子 等,起源于桃符。 相传,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[chǎng]。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,谓“题桃符”。这要算是中国最早的对联,也是第一副春联。
2、节令联: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、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、抒情、议论、祝愿的对联。严格来看,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,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,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。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、元旦联、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。
3、对联的来历:对联又称对偶、门对、春贴、春联、对子、桃符、楹联(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)等,是一种对偶文学,起源于桃符。是写在纸、布上或刻在竹子、木头、柱子上的对偶语句。
中国对联故事,妙趣横生的文化瑰宝
1、一 一日,寇准与友同游,乘兴出对曰:水底月为天上月。从无以相对。杨大年刚好赶到,答道:眼中人是面前人。众皆喝彩。二 刘贡父善属对。王安石出对试之:三代夏商周。刘对道:四诗风雅颂。
2、这位尚书大人,久闻“神童”之名,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,见了这副春联,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。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,于是,决定想个主意,来考考解缙。
3、有一财主,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,心中十分得意,大年三十,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,以示庆贺。联曰:父进士,子进士,父子同进士;妻夫人,媳夫人,妻媳皆夫人。
4、对联,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,又称楹联或对子,是写在纸、布上或刻在竹子、木头、柱子上的对偶语句。对联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,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。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。李白;杨朱。
5、对联,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,又称楹联或对子,通常是写在纸、布上或刻在竹子、木头、柱子上的对偶语句。对联讲究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,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。
6、对联故事 篇1 传说有一个土财主,不识一字。赶上岳父作寿,他也想附庸风雅送一副寿联,便请来村里一位老学究代笔。
《趣谈对联文化》教案1
1、利用课余、寒暑***时间,收集出现在你身边、生活中一些对联,如行业联、装饰联、春联、寿联等。并拿回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流欣赏。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,在生活中学习语文。
2、《春联》教案(一) 【教学要求】 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朗读文中的五副对联。 学会本课16个生字,其中田字格前面的7个只识不写。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。
3、它始于五代,盛于明清,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
4、【 #教案# 导语】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,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,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,对教学内容、教学步骤、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。
5、一年级语文《对韵歌》教案精选5篇 《对韵歌》是根据启蒙读物《声律启蒙》和《笠翁对韵》编写而成的韵文,音韵和谐,朗朗上口。
对联的特点有哪些
对联有个特点,被称为【六相】这六相指的是什么呢?一,上下联字数要相等。二,上下联平仄相谐。三,上下联的词性要相当,位置相同。四,上下联结构相称。五,上下联节奏相应。六,上下联内容相关。
对联的特点是 一是形式对称,二是内容相关,三是文字精练,四是节奏鲜明。
对联主要有以下这下特点:上下联字数相等。上下联结构相同,如“杜少陵五言绝唱”与“洞庭湖南极潇湘”都是主谓结构。上下联相对应的地方词性相同,意思相关。
所以,只要掌握现代对联的几大特点:对字工整(数字相同且不会出现上下重复字)、对词对仗(即字意相对或相近)、压仄(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同)、音韵(读起来朗朗顺口)、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,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lrww.com/post/143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