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农村老人讲稀奇古怪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农村老人讲稀奇古怪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农村有种奇怪现象,老人还在世,早早地把坟墓修好,为何要这样?
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,古时,生产力低下,医疗条件差,老人往往容易突然病故。要马上修好质量的坟墓,做上等的棺材,置备满意的寿衣,时间上来不及。因此,人到了老年,就要提前修好坟墓,做好棺材,做好寿衣,以备不时之需。在世老人看到儿女备办充分,心里也高兴,往往也能多活一段时间。现在有些农村还有这种习惯,也是古老风俗的延续。
接下来,我讲一下冯家老爷子当年的故事。冯家三个儿子,老爷子过完60大寿,就把儿子叫到一起,商议给自己备办三样事,修坟、做材、置寿衣。三个儿子都答应让父亲满意。当年秋后,请来风水先生,位置还是祖坟,只是把穴位,墓深等再确认一下。买來青砖,砌好坟圈,上面用板盖好。做棺材,冯老爷子自己选的柏木板材,也是趁冬闲做好,放在南屋墙边。只刷桐油不上漆,老爷子有空就去看上几眼。寿衣也是里外全新,冯老爷子满心欢喜。身体也愈发硬朗,一等就是三十年,过了九十大寿才过世,地地道道的喜丧。
以前农村老人会讲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,现在你村里还有没有会讲故事的人?
本人是在农村长大的,对这个问题感到很亲切。
小时候在农村,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之前,每一个村里都会有几个善于讲故事的老年人,他们在村民眼里是有文化、有见识,很受尊重的长者,我的父亲和姑父就是这样的人。那是没有课外书读物,就是听着他们讲的《柳荫记》、《说唐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封神榜》等等长大的。
那时,听老年人讲故事,是农村大人、小孩的最爱,会讲的老年人也乐此不疲。究其原因, 一是有听众。那个时候农村人口流动不大,比较封闭,基本没有什么外出务工人员。土地承包到户之前,都是生产队社员集体劳动, 每天至少都是百十来号人一起劳作, 一般上午、下午都会有一个“放排时间(半小时左右集中休息,以便恢复体力)”,人们聚拢在一起, 就会有会讲故事(四川叫摆龙门阵)的人天南地北地讲上一通,让大家在辛勤劳作之余放松放松,顺便收获大家崇拜的目光。后来,土地承包到了户,各家各户耕种,农忙时也会互帮互助,也会聚在一起摆摆龙门阵。逢年过节,亲戚之间相互拜年,也会聚在一起。有了听众才会有讲故事的。就像我的父亲,进城和我们住在一起近30年了,偶尔也会打开话匣子讲上一段,除了不知听过多少遍的我还保持津津有味的兴趣,年轻人都闹嚷嚷的,老人家觉得索然无味,也渐渐就不讲了。
二是讲的人有动力。 村里边会讲故事的人, 在大家眼里是有文化、有见识,很受尊重的人,是在众人之中,泡好的茶第一杯要先奉送到他们手上的,走路都是要让他们走第一的。所以,在我们老家农村有一句调侃的话叫做“行(háng)市人打露水,空子喝涩茶”。意思是有头有面的人被人尊重,走路走在最前边,却被露水打湿了衣裤,走在后边的人反而无此烦恼,喝第一杯茶很体面,但是淡而无味,后边喝的自然更香浓,也算一种自我解嘲。长者里边能讲故事的人,就是大家眼中的“行市人”,在大家众星捧月的簇拥之下,承包了婚丧嫁娶聚会、过年期间漫漫长夜的主演,在众人鸦雀无声之中,一个人尽情展示,无偿奉献,乐此不疲。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地围炉而坐,没有舞台、没有灯光舞美,但其庄重感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大腕,其间要是哪个不识趣的后生弄出个什么声响,或者接嘴插话,就会被人鄙视,认为不懂规矩,个人形象大打折扣,他要是相亲定亲的“傻女婿”,这门亲事大多要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老人讲稀奇古怪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农村老人讲稀奇古怪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lrww.com/post/10641.html